2019年半成品版本 辞职追梦,全国采访,半年来进展如何?
推文版本 年轻加班熬夜,年老降薪裁员,互联网人何去何从? - 知乎
@沙梓社 从蚂蚁金服辞职,采访了二十位互联网从业者,并以《互联网人》一书记录下当代面貌。在得知他的采访计划后,我便萌生一个想法,像"辞职追梦"这样的行为,不也正是当代互联网人破局求变的一个例证,这个行为本身也是一种时代的体现。因此在19年就开始起草这篇“反向采访”文,但鉴于写作水平之低,迟迟没能写好……
必须去探索
想知道自己按部就班工作,未来是个什么样子,大概可以参照自己的上司、上司的上司,上司的上司的上司……,因为不同岗位的发展有章可循。如果你喜欢上司的工作生活状态,那自然最好;如果不喜欢,那就得想想怎样去规避在他们那个年纪会遇到的问题。俗话说“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”。就我认识的不少高职位朋友,工作时间更长,还因为工作不得不与妻儿分开两地。
我们需要去考虑发展问题。一种探索思路是“借古鉴今”,通过较长时间的观察,总结互联网工作者的工作生活状态,归结普遍规律,再基于这些规律去指引行动。在政治生涯领域,已有诸多研究,例如有研究者通过研究政府官员的家庭背景、地域、政绩等诸多要素,去归结官员升迁的规律。但在互联网领域,这种研究很少,就算有,大多也是分析马云、马化腾这类大佬的发家史,除了励志之外,对普通互联网工作者的指导意义不大。
得知想法
曾经写过一些记录游戏行业人和事的文章,例如《十六年的长度,记录中国独立游戏》和《<仙剑四外传·回到起点>有没有做出来? 揭秘史上最宏大的仙剑同人企划》。这些做法或与@沙梓社 不谋而合,有所共鸣,因此我也是较早得知他编写《互联网人》构想的人之一。
在书籍构想阶段,沙梓社就说:这本书可以给想转行进入互联网,却不知道从何下手的人些许参考;也能给身在互联网行业却很迷茫中的人一些参照,就算不能解决问题,至少能把问题呈现出来,引发思考。
普通人的故事也许乏味,但潜藏的规律值得深思。在采访进行一半时,笔者与沙梓社有过些许探讨。沙梓社想从每个人的经历中牵出一条线,去分析时代背后的含义。
他这样总结:有的采访对象属于“屌丝逆袭”,背后反映的是互联网浪潮让人翻身的机会,这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特征;有的采访对象很焦虑,背后反映的是互联网行业喜新厌旧,不断更迭。
采访过程
为能完成《互联网人》的写作,沙梓社自驾周游全国,分别在杭州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成都、北京等城市各旅居两个月,他把家具塞到车里,四海为家。记得很清晰的是,沙梓社车里除了满载家具,在后排还会挂上一件军装,这应该是作为军人的荣耀吧。
图:沙梓社的车装满家具
“十几位采访对象,会覆盖程序、产品、设计、HR、销售、商务多个岗位,覆盖全国主要IT城市,覆盖多个年龄段”沙梓社 描述着计划。
每切换一个采访对象,他都会在采访对象住处附近找一家公寓入住,以便近距离的观察。我掐指一算,这么采访下来花销可不少啊。
上班下班的路上、下班时间,沙梓社会尽可能与采访对象待在一起,而且他想尽可能切身感受采访对象的生活。有一次我告诉他,广州不少互联网打工人会乘坐3号线地铁(全国流量之最),很辛苦。他就欣然前往,找个高峰期去体验,然后被挤成饼。下图就是他自己拍的一张图,在三号线被挤的场景。
若有机会,他也会接触采访对象的家人、朋友,以便深度跟踪采访。
为了写好这本书,他说已经在杭州一个偏远郊区租了个地方,等采访结束后,他就把自己关在里面,避开所有喧嚣,专心致志的写。也不知道最终是否有在这个“与世隔绝”的小屋子里写作。
总结规律
说到中年危机,沙梓社有他特别的观察。他发现大龄员工大多有两条出路。其一,退而求其次,从大厂核心岗位,跳到小公司管理岗,用资历续命;其二,趁年轻大赚一笔,然后接受不断下降的薪资。因为可预见的难以为继,从业者容易有焦虑情绪。“也许中年危机更多源于媒体的渲染和贩卖焦虑,实际并没有那么严重”,沙梓社决定至少要采访一位身处中年危机的人,观察他的生活状态;也至少要采访一位度过中年危机的人,看看他的应对之道。
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,在前几个采访对象中,超过一半单身,而且女生全部单身。沙梓社觉得除了常规的工作忙、性格腼腆、要求太高外,一定还有另外的原因。他初步得出一套恶性循环推论:采访对象大都较为积极,业余生活比较丰富,于是不太寂寞,就没有强烈寻找伴侣的欲望;也因为没有伴侣,获得更多业余时间,于是就更加丰富,更加不寂寞,更没有强烈欲望,陷入循环。
“随着采访进程,会逐步清晰,找出规律”,沙梓社对自己的采访历程充满信心。
结语
对每个采访对象的生活状态,他还设法用一个词汇来归纳,有“逆袭”有“焦虑”也有“和谐”。
我问他,那你给自己的词汇是什么?
他想了一想:“突破”
作为也写过书的人,笔者深知写本书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收益,而沙梓社用两年多的时间去挑战自己。他说:“不清楚自己的选择是对是错,但心中深知所走的方向是对的,就欣然前往,无论结局如何”
辞职写书,也许出版后无人问津,还失去职业发展的良机。
但世上没有如果,既然选择了一条不寻常的路,就注定孤独。人生如逆旅,我亦是行人,一路探索,一路前行。
那些人迹稀少的路,总得有人走。
又舍我其谁。
PS:文中所描述观点,仅代表某一时刻笔者的观察,不代表《互联网人》的观点,或随着采访深入后的思想转变。